深空之下

最終永恒

玄幻小說

神秘的太空,悠遠而又寂靜,廣闊而又深邃,毀滅與誕生這壹對雙生子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壹章 科技大發展

深空之下 by 最終永恒

2019-2-1 15:02

  光憑這壹臺引力波望遠鏡,人類的觀測能力就超越了綠光文明。
  不僅是於易峰,所有天文學家也把它當做了寶貝,所以這個問題也只是在報告中提了提,沒有正式上綱上線。他們都知道,引力波望遠鏡不容損壞。
  於易峰隨即給幾個天文學家、材料學家以及物理學家打電話,讓他們來艦長室壹趟,共同商討問題。
  確定人類的位置非常重要,這關系到人類下壹個落腳點,但引力波望遠鏡也同樣重要。
  他必須和這些科學家把問題探討清楚……
  “……於艦長,對於您這個問題,損壞的風險肯定是有的。”
  壹位約摸六十歲的天文學家解釋道:“即使引力波望遠鏡用大量的護甲保護,依舊有損壞風險。主要危險不是宇宙微粒,而是來自太陽的伽馬射線。”
  “太陽經過爆炸後,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形成了壹顆類似於白矮星的星體。這個演變過程還在持續進行,雖然活動相比以前弱了許多,但依舊有可能飈出高能伽馬射線。”
  “……要是這些伽馬射線恰好打到望遠鏡上,什麽護甲都沒有用,統統都會瞬間融化。雖然被擊中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依舊存在。”
  於易峰點點頭,這也是他比較擔心的問題,就算只有萬分之壹的幾率,他也不想去冒。
  他轉頭問向幾個材料學家:“有沒有什麽不錯的解決辦法?我們目前最好的防護材料能不能擋住伽馬射線?現在只要妳們給我壹個準信,無論是資源還是能源任妳們挑選,務必要保證引力波望遠鏡的安全!”
  “只要壹句話,可以?還是不可以?”
  其中壹位最負盛名的材料學家,名叫西莫夫,他沈思了很長的時間,最終還是為難地搖了搖頭。
  “恒星級別的伽馬射線,不是我們的材料科技能夠抵擋的。除了諾亞號的外殼,無論是火星飛碟材料也好,綠光文明材料也好,全都抵擋不住……”
  “除非我們能將整個防禦裝置造的又大又厚,幾十上百米厚的那種……”
  “我們的飛船飛行速度接近光速,在外邊建造東西也是非常危險的,而且將大質量的東西搬出去,會平白損失飛船的速度……”
  說到這裏,西莫夫頓了頓,“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再等幾年。我們離太陽越遠,被伽馬射線擊中的概率也就越小。而且太陽的活動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減……因為接近光速運動的關系,我們裏邊的壹年,相當於外界的五年左右。”
  於易峰聽懂了。他嘆了壹口氣,看來這個問題短期內是無解了,要麽就是冒風險,要麽等壹段時間……
  科學就是這樣,不可能因為某個領導的意誌而發生任何轉移,連外星材料都沒辦法做到的事請,人類材料就更做不到了。甚至連行星級別的超級艦隊,都被超新星化為了星際塵埃,足以見得伽馬射線的強大威力……
  除非像諾亞文明那樣,科技進步到了壹種匪夷所思的地方,他們或許能夠操縱宇宙常數、宇宙規則、物理定律等等,才能讓諾亞號的船殼安然抵抗住整個超新星。
  自然地,西莫夫也不可能因為於易峰很嚴肅地壹段話,就冒然答應他。
  這些科學家都是屬於人類世界頂尖的大科學家,自然不是好大喜功之輩,對於沒辦法做到的事請,他們不可能拍著胸脯說:自己壹定能夠做到。這完全是個人品德問題,這些大科學家能夠到達如此境地,自然有壹番自己的道德標準。
  於易峰皺著眉頭,感覺非常猶豫,是要冒風險呢,還是再等幾年呢?
  “我認為還是等幾年比較好。”那位年紀較大的天文學家開口道:“按照目前的星空圖,我們的前進路線上並沒有其他的恒星,距離21.3光年處的187J3X1號恒星已經是最近的壹顆,也是我們比較好的選擇。”
  “就算我們用核彈爆炸來改變運動方向,只能改變壹丁點……”壹位物理學家說道:“在這種速度下,我們能改變的幅度很小很小,基本不可能讓飛船正對著飛向187J3X1號恒星……”
  實際上和物理學家探討了之後,他們普遍認為改變方向會造成諾亞號大量動能的損失,而人類目前的資源短缺狀況,需要較強的相對論效應來進行趕路。
  眼見如此,於易峰也只能沈下心來。
  事實上,他也覺得自己太過急躁了些,他真的想快點早壹顆行星,擺脫目前這種資源窘迫的困境。
  但就算有了精確的星空圖,人類也沒法隔了幾十光年就調整方向。畢竟這可不是用手掰壹下水龍頭就行,而是得用大當量的核彈轟炸,必須慎之又慎……
  所以接下來的壹段時間裏,他也是沈下心思,不再過問這個天文學的問題。他只是壹門心思抓著社會制度改革以及其他科技方面的進程。
  不得不說,人們的科研方向實在太多,諾亞號上的三萬名科學家都有些不夠分配。
  飛碟造物、火星病毒、長壽病毒、綠光無人機、完美素、曲率空間、太陽爆炸等等據……這幾個方面可以說涵蓋了科學的各個領域,生物、物理、化學、航天航空等等無所不包,任何壹點的突破都能點亮大量的科技樹。
  壹份份科研報告如同流水線壹樣,科學技術的突破仿佛不要腦子壹般……
  忙並快樂著!這是壹種與眾不同的感受。
  以往幾次的忙碌是為了應對生死危機,但現在的忙碌完全是人們自找的。
  社會制度在大改,飛船結構在大改,科學的腳步也跟上了步伐,讓人有壹種社會變遷日新月異的感覺。
  與此同時,於易峰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許多深奧的報告,他終於能漸漸看懂,許多高深的課題,他也能夠說上幾句了。
  壹行行公式,壹個個定律,蘊含著無窮的韻味以及美感,每當解開壹個難題的時候,那種喜悅是無與倫比的。就連於易峰都有這種感覺,更何況那群首當其沖的科學家了。
  他們狂熱地工作,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歡。
  以至於政府又開始強制規定最遲下班時間:晚上十點。超過這個時間壹律不許待在實驗室!
  為此還引發了壹波小小的抗議……當然,抗議無效。
  首先,材料學終於有了大規模的進展,有了這麽多外星材料的啟發,要是還沒進展,這些科學家簡直就是豬了。
  菲利克斯、西莫夫等人盛情邀請於易峰,參加這次新材料的發布會。
  壹個劃分時代的材料發布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