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八十八章 漢末不再是漢末
諸天反派的逆襲 by 凝神舞墨
2023-12-10 17:46
經過三個月的準備,朝堂架構調整完畢,大漢徹底進入壹個新時代。
李慕升任大將軍兼太傅的消息,以及新制度的內容,皆已昭告天下,公告已經貼到大漢所有疆域。
而就在大漢最後壹座城池,貼上李慕升任大將軍的告示時,李慕就發現,呂布的執念已然完成。
這讓他頗有些哭笑不得,原來呂布的追求真心不高,他從未想過什麽謀朝篡位,榮登大寶這種事。
能讓自己的武勇威震天下,然後位極人臣便足矣。
或許在他看來,能走到董卓那壹步,便已算是不枉此生了吧!
而這兩個目標,如今都已經達成,李慕的任務自然就此完成。
現在也就只需要等三國劇情時間線結束,他便可以回歸。
原劇情的結束時間,是在公元280年,三國歸晉的時候,距今還有八十八年。
但只要他蕩平天下,讓大漢重新恢復壹統,使天下太平,劇情多半便會提前結束。
既然無需成為皇帝便已完成任務,那他不妨真正當個匡扶漢室的大忠臣。
如此或許還能扭轉呂布那反復無常的名聲,在這個世界的青史上,留下壹個美名。
……
在公告傳遍大漢疆域的同時,召集所有刺史太守進京的詔書,也已送到諸侯手上。
天下諸侯的反應可以歸納為三種,第壹種就是漢室宗親,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揚州劉繇、幽州劉虞等等。
他們拿到的詔書中寫明,若願奉詔,可封親王,憑自身能力或為官,或為將。
如不奉詔,視同謀反,朝廷將出兵討伐。
這些人紛紛表示願意奉詔,前往京城見駕。
除這些漢室宗親外,還有諸如孔融、馬騰、陶謙、鮑信、王匡等忠於漢室的諸侯,也願意奉詔。
這些願意奉詔的人想得很清楚,這新制度乃是真正於國有利的制度,他們本身就忠於大漢,自然不願背負亂臣賊子之名。
第二種反應則是如袁紹、袁術、公孫瓚這類野心勃勃之輩。
他們不是看不出新制度對大漢的好處,但他們本身從壹開始,就是心懷爭霸之心,又怎麽可能去管大漢怎麽樣?
因此這些人不僅不奉詔,反而四處遊說鼓吹,說這是呂布的陰謀,目的就是為了把他們騙入京城,好壹網打盡。
待天下諸侯皆死,他便可輕易掃平天下,再無可以反抗他之人,到時候他若要謀朝篡位,還有何人能抵擋?
別說,還真有許多小諸侯被他們說動,他們堅信這壹切壹定是呂布的陰謀,而且堅信呂布壹定會篡位。
這些小諸侯也就是第三種反應之人,他們自身實力不足,抵抗不了朝廷大軍,又不願意奉詔進京。
是以他們紛紛投入袁紹、袁術、公孫瓚等人麾下,抱團抵抗。
其中便有父親死在李慕手中的江東小霸王孫策,還有他的好兄弟周瑜,兩人都投了袁術。
當初孫堅前往英雄臺會盟,是把孫權帶在身邊的,撤退時袁術順手捎上了孫權,算是有救命之恩。
在詔令傳遍天下時,袁紹、袁術、公孫瓚等人,就開始大肆招兵買馬。
除此之外,陳留曹嵩為替子曹操報仇,散盡家財,募得兩萬大軍,以族中子侄曹仁為帥,曹洪為先鋒大將,於家鄉操練兵馬。
沒過幾日,又有夏侯兄弟引壯士千余來投。
說起來,夏侯惇夏侯淵兄弟,跟曹操同樣是同族兄弟。
因為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子,只是過繼給曹家,因此曹家和夏侯家,都可算是自家人。
除曹家兄弟和夏侯兄弟外,樂進、李典這倆原本就是曹操部將的無雙武將,也同樣投到曹仁麾下。
如此壹來,天下明確與李慕為敵的諸侯,便有四路。
四路反賊按照地域性,分別結成聯盟。
陳留的曹仁與南陽的袁術為盟,南皮的袁紹與易京的公孫瓚,也暫時放下恩怨,聯盟對抗即將到來的朝廷大軍。
兩個軍事集團聯盟,在奉詔的各路諸侯,拖家帶口進京的時候,趁機攻城略地,吞並那些諸侯的地盤和兵馬,同時將各自的地盤連成壹片。
他們都很清楚壹件事,如果不能滅掉呂布,那麽他們無論占據多大的地盤,坐擁多少兵馬,都沒有意義。
若不能精誠合作,他們唯壹的結果,就是被呂布各個擊破,盡數吞並。
所以四路諸侯這次是真正的團結壹心,定要打敗呂布,再各憑本事,逐鹿天下。
等到各路奉詔的諸侯到達京城時,四路諸侯的兵馬皆已突破十萬大關,若是全部聯合起來,又是五十萬大軍。
不過李慕並未著急,正好讓他們斷了那些進京諸侯的後路,同時讓反賊聚集在壹起,好畢其功於壹役。
……
皇宮,後花園。
劉協與伏壽各持長劍,正在施展同壹路劍法。
這路劍法招式十分簡單,因此兩人學得都很快。
待施展完劍法,兩人倒轉長劍,走到李慕面前,劉協笑道:“太傅,我們練得如何?”
李慕頷首贊賞道:“非常不錯,短短幾個月時間,陛下和娘娘能練到這種火候,可謂資質不俗。”
李慕傳給劉協和伏壽的內功心法,是九陰神功,這是最適合用來築基的心法。
如今他們年紀尚小,日後李慕自會傳他們進階心法。
伏壽目光閃了閃,道:“太傅,本宮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慕道:“娘娘請說。”
伏壽遲疑的道:“太傅傳給我和陛下的劍術,似乎……有些太簡單了。”
她雖不懂武藝,可她習練的這些劍術,似乎隨便換個人,都能輕松學會,實在不像是什麽絕世劍術。
李慕微笑道:“娘娘可是懷疑,臣只是拿壹門尋常劍術糊弄陛下和娘娘?”
伏壽赧然道:“本宮相信太傅不會這樣做,可是……”
李慕道:“娘娘有所不知,妳與陛下所修習的這門劍術,絕對堪稱天下壹等壹的絕世劍術,只不過它不以招數的精妙為長。”
劉協奇道:“招數不夠精妙,那還如何取勝?”
李慕正色道:“所謂天下武藝,無堅不摧,無招不解,唯快不破。”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多厲害的招數,都可能被人破解,只有出手速度快到極致,才破無可破。”
“臣教陛下和娘娘的劍術,乃是這天下間最快的劍術,當速度快到極致,繁雜精妙的招數,不僅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是累贅。”
“陛下娘娘可以想象壹下,妳們所施展的招數,若是快上十倍二十倍,又會如何?”
劉協道:“便是最尋常的突刺劈砍,若能快上十倍二十倍,那自然也是極難防備,厲害無比。”
李慕笑道:“正是如此,但尋常的突刺劈砍,可做不到如此迅疾。”
“而陛下娘娘所施展的招數,配合上特定的心法後,便能使之快上十倍二十倍,乃至於數十倍。”
“陛下娘娘如今之所以還無法那麽快,是因為妳們尚未學到這門劍術的心法。”
兩人恍然大悟,劉協道:“那太傅何時傳我們心法?”
李慕側過身去,道:“等到陛下長大後。”
劉協大惑不解的問道:“這是為何?難道說這心法只有大人可以修煉嗎?”
李慕點頭道:“不錯,因為這是壹門需要陰陽雙修的心法,若想要單獨修煉,除非是內侍。”
劉協滿頭霧水的問道:“太傅,何謂陰陽雙修?”
而此時伏壽壹張小臉已是壹片通紅,她忸怩的道:“陛下,妳別問了。”
劉協更加大惑不解,反問道:“為何不能問?”
李慕清咳壹聲,道:“娘娘所言極是,此事陛下無需多問,再過幾年,陛下自然會懂得。”
“如今陛下只需勤修九陰神功,多多積攢內氣即可,不出五年,陛下和娘娘定然能成為天下有數的高手。”
李慕的話和伏壽的反應,徹底勾起了劉協的好奇心。
不過見李慕不打算多說的模樣,他決定私底下問皇後。
沒錯,因為李慕的緣故,劉協已經提前三年封伏壽為皇後。
李慕想起壹事,神色嚴肅的對伏壽道:“對了,還要勞煩娘娘看好陛下,雙修這種事,第壹次效果是最好的。”
“所以在雙修之前,絕不可讓陛下破了身,否則元陽壹泄,就白白浪費了。”
伏壽臉都已經紅到脖子上,垂著頭道:“是,謹記太傅教誨。”
對於年幼的皇家貴胄來說,在他們身體發育成熟後,尤其是即將成親之前,是會經歷過壹次特殊教學的。
但李慕既然打算將雙修版《葵花寶典》傳給兩人,自然不能允許這種特殊教學。
等到劉協可以雙修,他在將心法傳給兩人時,自會交代指點他們圓房的大齡宮女,提醒他們圓房時運功。
李慕與兩人到花園中的涼亭坐下後,劉協忽然壹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李慕笑道:“陛下可是也有些不知當講不當講的話?”
劉協訕笑道:“太傅目光如炬,朕佩服。”
李慕失笑的搖搖頭,道:“陛下,君臣之間,貴在坦誠相待,自古以來,因猜忌和多疑引發的亂局不知凡幾。”
“臣不希望陛下與臣之間,也出現那樣的情況,陛下有什麽話,直言便是。”
劉協聽聞此言不由心下壹暖,那份躊躇瞬間消失不見,直視著李慕道:“太傅,朕聽聞外界傳言,這次太傅將所有刺史太守召來洛陽,是想要將他們壹網打盡。”
“外界還說,還說……”
李慕接口道:“還說等臣掃平了天下,定會謀朝篡位,對嗎?”
劉協坦然望著李慕,道:“不錯,那太傅會嗎?”
李慕笑著反問道:“臣說不會,陛下信嗎?”
劉協斷然道:“朕信。”
李慕呵呵壹笑,伸手在他頭上輕輕撫了撫,道:“嘴上說信,其實心裏還是有些不確定吧?否則妳根本就不會問出來。”
劉協急道:“朕真的信,朕來問太傅,只是……”
李慕失笑的搖搖頭,擺手道:“其實陛下信與不信,都沒什麽關系,因為時間會證明這壹切。”
“陛下之所以會有所疑慮,是因為陛下不懂,當武藝練到臣這個境界,這世間的權勢和榮華富貴,對臣來說已經不重要。”
“攀登武道高峰,達到更高的境界,才是臣真正的追求。”
“臣如今之所以還沒隱退,是因為臣放不下大漢,放不下陛下,也放不下黎民百姓。”
“天下未平,陛下也還未成長起來,大漢四周又群狼環伺,臣如何能安心隱退?”
“等到臣替陛下掃平天下,大漢國泰民安,那時便是臣放下壹切,專心參研武道的時候了。”
聽完李慕這番話,劉協既是感動又是慚愧,他默默起身,抱拳對李慕深深壹揖。
……
大朝之日,所有進京的刺史太守入宮覲見。
如事先說好的壹樣,幾個漢室宗親,盡數被封為親王,日後就住在洛陽。
無論是他們還是他們的子女,若想為官為將,需憑各自本事。
除漢室宗親外的其他人,則是從知州到知縣,從三品將軍到六品將軍不等。
畢竟諸侯也有大有小,不可能所有人都壹樣。
除封官的諸侯外,朝廷這壹波最大的收獲,就是那些諸侯帶來的部將和謀士。
計有劉表麾下文聘、黃忠、黃祖、霍峻、李嚴、蔡瑁、張允、邢道榮、蒯良、蒯越、伊籍、王粲、韓嵩。
好家夥,漢室宗親中,就數這家夥最豪橫。
劉焉麾下有大將甘寧、嚴顏、張魯。
劉繇麾下有許邵、孫賁。
劉虞麾下有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閻柔、魏攸、田疇。
孔融麾下有太史慈、武安國、孫邵、王修、彌衡。
馬騰及其麾下龐德、其長子馬超,至於馬休、馬鐵、馬雲騄、馬岱等弟弟妹妹,目前都還只是小屁孩,濟不得事。
陶謙麾下有曹豹、孫觀、陳登。
鮑信麾下有大將於禁。
這壹大幫子武將謀士的註入,使得大漢終於可以稱得上壹聲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這些人當中,有的屬於諸侯家將,有的則只是部將。
家將有願意為朝廷所用的,也有只願跟著自家主公的,但大部分人還是想要建功立業。
安排好這批人,又獲得壹大波謀臣武將的註入,李慕果斷開始調兵遣將,開啟奉旨討賊模式。
這次諸侯進京,所帶兵馬不多,都只帶壹兩千嫡系作為護衛,其他兵馬都被留在老家守城。
但所有兵馬湊起來,也有四萬大軍。
經過整編後,李慕手中同樣擁有了五十萬大軍,只不過他不可能將所有兵馬全部拉出去討賊。
他另派兩名武將,帶著那四萬整編出來的兵馬,前往虎牢關換防,將臧霸郝萌及所部五萬兵馬換回來鎮守洛陽。
隨後以成廉、宋憲、魏續為主帥,分三路大軍征討曹仁、袁術、公孫瓚,李慕自己則是親率十萬大軍直撲袁紹。
曹仁麾下如今有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等猛將,因此李慕在成廉軍中放了文聘、黃忠、甘寧、太史慈四大頂級無雙猛將。
袁術手下也就壹個紀靈拿得出手,於禁對付他綽綽有余。
公孫瓚麾下已經沒什麽厲害的無雙武將,魏續麾下有馬騰父子外加龐德,足以虐死他。
李慕這壹路則是帶著張遼趙雲,無論袁紹麾下有些什麽猛將,全都白給。
什麽河北四庭柱,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都不過壹戟的事。
武將分配好後,謀士李慕也經過壹番盤算,將麾下十數名謀士平均分配到四路大軍中。
接下來便是長達三年的征戰,倒不是說敵人難對付,而是壹直找不到大決戰的機會。
除了四路大軍剛剛出征時,跟四大逆賊打了幾仗,之後四大逆賊幾乎壹直在逃。
而漢軍每打下壹座城池,總要耽擱壹些時日進行安民工作,同時打下的城池也要留下兵馬鎮守。
因此四路大軍越打越少,總要進行補充,除收編降卒外,也需要招募壹定兵員,結果時間就這麽遷延下來。
三年之後,李慕跟魏續在北平會師,此時袁紹也跟公孫瓚合兵壹處,逃往東北苦寒之地。
至此,北方徹底平定,李慕也無需再壹城壹地的慢慢經營。
他本就有借公孫瓚袁紹之手清洗地方,然後趁機建立新秩序的打算,所以才會不緊不慢的壹路追擊。
朝廷大軍所過之處,地方官員和衛護所盡皆到位,李慕直接以最極端的手段,迅速完成變法改革,進入新制度的運行。
如今袁紹和公孫瓚既然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李慕自然不會再跟他們玩追追逃逃的遊戲。
當即撇下大軍,直接朝著袁紹公孫瓚逃走的方向飛去,不到半個時辰便即追上。
隨手幹掉兩人,再滅了白馬義從,余者盡皆投降。
等於說他壹個人,便逼降十數萬大軍。
對袁紹公孫瓚麾下士卒,李慕只給他們留下壹句話。
“妳們若仍願做個堂堂正正的漢人,要麽自行前往洛陽歸順,要麽放下兵器回家,否則就繼續往苦寒之地去吧!”
說完這句話便徑直飛走,十三萬袁紹公孫瓚麾下將士,在被李慕饒過壹命的張郃高覽率領下,往西南返回。
其中小半選擇回家,大部分人決定跟隨張郃高覽去洛陽歸順朝廷。
李慕回到漢軍之中後,當即回師南下。
在他徹底幹掉袁紹和公孫瓚時,袁術與曹仁也被追殺到巴陵壹帶,最終被堵在雲夢大澤邊。
最終壹戰,袁術曹仁麾下總計十五萬大軍被完全打崩,其中大部分投降,小部分潰散。
袁術、孫策、周瑜、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等盡數被誅。
至此,歷史進程徹底改變,漢末已不再是漢末,也不會再有三國。
劉協更不再是大漢末代皇帝,反而是又壹個中興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