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風少羽

歷史軍事

天啟二年,九月,京城
月夜下,城門早下鑰
整個京城九門都是緊閉著的,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六十壹章 十壹萬大軍投靠張相,崇禎傻眼!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總兵,我們該怎麽辦啊?”
  山海關副將看著關下那擺出進攻姿態的八萬大軍,感覺冷汗已經要流下來了!
  而山海關總兵則是壹手緊握著聖旨,神情復雜:“我要是該怎麽辦,還至於這番舉棋不定嗎?”
  按理來說,他是大明的山海關總兵,是要聽皇帝的。
  但他又是新軍出來的將領,如今這山海關下的,可都是他曾經的同袍啊。
  而最為關鍵的是,身為山海關總兵,他的職責是看守這座大明北方的重要門戶,防衛關外之敵,可實際上朝廷給他的兵馬才多少?
  山海關總兵所轄制的兵馬按理說不少,可他手裏總共不過三萬余人,半數新兵蛋子,半數老弱病殘,真正能稱得上精銳的只有千余人。
  這支兵馬能打什麽仗?
  山海關總兵想著聖旨上崇禎皇帝那毫不客氣的要求,感覺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崇禎到底是沒打過仗,也不知道地方的實際情況,眼下山海關這個樣子能阻擋誰?
  本來還想著做點聲勢把這件事遮掩過去,說自己盡力抵擋了,只是沒擋住,隨後上個請罪折子,如此大家都好做,也不至於真的流血。
  可偏偏崇禎皇帝擺明了如今不信任新軍將領,那傳旨太監竟然還是個監軍。
  眼看著山海關的守軍在關隘上不動彈,傳旨太監不樂意了:“李總兵,怎麽還不出兵去剿滅叛軍?”
  李總兵很無奈的說道:“公公,山海關兵馬不過三萬余,其中能戰之人不足十分之壹,守城尚且勉強,又如何出城作戰?”
  傳旨太監則是壓根不聽:“李總兵,皇爺給妳的旨意,是要妳出城迎敵,和三千營壹起剿滅叛軍,如今妳不出城迎敵,難不成是要抗旨嗎?”
  李總兵還沒說話,副將先怒了:“公公!妳也看到了,三千營壓根沒出現,單指望我山海關這點兵馬,怎麽能剿滅下面那八萬大軍?他們甲胄齊備,軍械精良,還有大批重炮。若我們輕易出城,那就不是我們剿滅他們,而是他們消滅我們了!”
  傳旨太監也不高興了:“妳什麽意思?咱家是奉皇爺旨意來監軍,妳們這些人都是從新軍裏出來的,是不是還念著以往的情分不願意動手?妳們還是不是大明的將軍,精忠報國被妳們吃了嗎?”
  李總兵強忍著怒意,好聲好氣的說道:“公公,我們自然是忠君報國的。可如今局勢是敵強我弱,而且城下大軍多為精銳,我軍又是新建之師,難以抵擋。與其出城不如固守山海關,等三千營到了,便可行兩面夾擊之勢……”
  傳旨太監看了看城下那旗幟鮮明,鎧甲明亮的八萬兵馬,也是不由得吞了吞口水,想想自己的小命,傳旨太監倨傲的點點頭:“那行吧,可李總兵妳們別刷什麽小花招,咱家可壹直盯著妳們呢!”
  “斷然不會,公公放心吧。”李總兵好說歹說將傳旨太監送走後,臉色也是變得難看起來,大明的戰事,問題出就出在不懂軍事卻掌握大權的文臣和那些毫無軍事素養只知道拖後腿的太監監軍手裏!
  自天啟朝以來,新黨執政,張相爺那是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不設置監軍,不設置文臣制約,讓專業的將軍和參謀來負責戰事。
  可如今倒好,崇禎皇帝又把這些太監監軍和文臣給弄來了,他們能成事嗎?不壞事就不錯了!
  副將冷眼看著太監走遠,湊到李總兵身邊低聲說道:“將軍,情況不對啊,皇帝這是不信任我們啊。”
  “何止是不信任我們?說有三千營為主力,我們只是協助,負責將叛軍堵在山海關下。可如今三千營在哪?太監反而要我們主動出擊,這不是要我們去送死?”李總兵惱怒的抱怨著。
  都是新軍出來的,三大營是什麽個水準戰鬥力,誰心裏不清楚?
  那些都是新軍精銳組成,裝備的也是最精良的軍械和最多的火器,更何況山海關下這支所謂的叛軍可是三大營中的五軍營和火器營!
  看那壹門門擺開架勢的重炮,這壹輪下來,山海關固然沒事,可他們這些血肉之軀就要成炮灰了!
  副將低聲說道:“將軍,朝廷這幅樣子,可不像是能中興大明的模樣啊。”
  李總兵瞥了眼副將:“有什麽直說就是。”
  副將頓了頓,聲音更低了:“當初您也是壹鎮都統,指揮的是新軍精銳。”
  “可如今呢?皇帝真要是信任咱,會給咱這些老弱病殘和新兵蛋子,還把咱們放在這裏去堵張相爺的炮口?”
  “這崇禎朝壓根沒有我們的壹席之地啊,咱們這些軍人如今地位都降到什麽地步了?都快和賤籍差不多了!”
  “這也就算了,偏偏兄弟們的軍功田也沒了,地都讓大人物們占去了,這也就罷了,可軍餉糧草朝廷也是時斷時續,次次送來數目都不對,而且我們苦守在這,大人物們明顯就沒打算讓我們再回直隸……”
  “這朝廷,不是能容人的地方啊。”
  “那妳待如何?要造反嗎?”李總兵低喝道。
  副將說道:“不是末將要如何,將軍,老兄弟們如今過的是什麽日子,遭的什麽罪,您心裏不清楚?”
  “兄弟們早就不想這樣下去了。”
  李總兵沈默了。
  說起來,他曾經也是壹鎮都統,雖然指揮的不過萬余人,但都是新軍精銳,可那曾經的精銳如今只剩下身邊這千余老兄弟,剩下的都是東拼西湊的老弱病殘。
  軍餉越來越少,糧食也時斷時續,朝廷裏的大人物們蔑視他們,不把他們當人看,而朝廷還廢了軍功田,讓老兄弟們生活愈發困難,誰不是有壹家子要養著?
  本來天啟朝好好的盛世,家家戶戶都豐衣足食可以吃飽穿暖,孩子還能免費讀書識字,家家有耕田,因此老百姓都鼓足了生孩子,大明的人口才越來越多。
  可如今呢?
  嘆了口氣,李總兵也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了。
  副將見此,立刻說道:“將軍,我們去找張相吧,說起來,我們都是張相的兵啊,找張相吧!”
  李總兵雙手扶著女墻,輕嘆道:“當初元輔通知,問我等意願是願意去遼東還是留下。我沒能堅守住本心,留了下來,可沒想到短短壹年時間就落得如今這個境地。看上去威風淩淩,實則連大人物養的狗都不如。”
  “我到是想去,可如今這副模樣,我又如何去見元輔?又有何面目去見元輔?”
  副將知道李總兵心動了,當即說道:“將軍,您為什麽沒臉見張相?您不是還給張相帶去了八萬大軍嗎?”
  李總兵猛然瞪大眼睛:“嗯?”
  很快,李總兵將自己的心腹和老兄弟們召集齊,讓其聯絡城外的聯絡城外,準備物資的準備物資,等聯絡妥當了就壹起棄了山海關去找張相討生活去!
  而傳旨太監察覺到山海關內的異常後是毫不客氣的領著錦衣衛找上來:“李總兵,妳這是要做甚啊?!”
  然而傳旨太監說完了才發現,無論是李總兵還是他的副將,又或者周圍這些山海關的守軍,壹個個神情不善,看他的眼神仿佛看壹個死人。
  這下傳旨太監意識到害怕了,他當即訕訕壹笑:“李總兵,您這是要幹什麽啊,我們可是壹家人啊。”
  副將忍不住譏諷起來:“公公,您為何前鞠而後恭啊?”
  不待傳旨太監說話,李總兵就嘆了口氣:“公公,有件事,我得求您幫忙。”
  傳旨太監連忙說道:“有什麽需要幫的,李總兵您盡管說,無論是要軍餉,要糧草還是要兵器,咱家都能幫忙!”
  此時傳旨太監也顧不得其他了,各種許諾不要錢的說出來,就想著保住自己的小命。
  可李總兵卻說道:“末將不要金銀,不要糧草,末將只要您的腦袋來祭旗。”
  “拿下去,準備祭旗!”
  幾個親兵上前直接按住壹灘爛泥壹般的傳旨太監,像拖死狗壹樣將其拖走。
  而那幾個錦衣衛卻是站著無動於衷,見李總兵看過來,這幾個錦衣衛嘿嘿壹笑:“兄弟們日子也不好過,都是投張相,帶兄弟們幾個壹起吧。”
  很快,關內關外協商壹致,李總兵也是十分有魄力的直接打開山海關的城門帶著關內的三萬兵馬出城,同時還有那被五花大綁的傳旨太監。
  “諸位兄弟!朝廷無道,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咱們這些人忠君報國十余年,就換來了如今這境地,說不心涼,那是假的!”
  “既然朝廷不拿我們當人,那些大人物把我們當豬狗壹樣驅使,那我們還留下來給他們當狗,跪著要那點吃食嗎?”
  “出關,找張相爺去!”
  李總兵壹番話,無論是山海關的守軍還是那五軍營和火器營的八萬大軍,都是感同身受,壹個個齊聲喊著:“出關,找張相爺!”
  “拉上來!”李總兵壹聲大喊,那被五花大綁的傳旨太監如同死狗壹般被拖到跟前。
  “這就是崇禎皇帝的傳旨太監,要我出兵攔住兄弟們,我李昭也是新軍出來的,也曾跟著曹文昭大將軍在巴連衲都鏖戰十萬滿蒙聯軍,也曾跟著周遇吉大將軍追逐皇太極三千裏。”
  “今日崇禎皇帝要我對諸位兄弟下手,我李昭說什麽也是不幹的!眼下就斬了這太監,我們祭旗,出關!”
  十壹萬大軍熱血沸騰,隨著傳旨太監被壹刀砍下腦袋,大軍立刻收拾妥當浩浩蕩蕩入了遼東。
  如此多的兵馬出山海關入遼東,早就被大同黨人給密切關註了。
  李昭也不傻,他提前就派自己的副將去快馬告知,說明自己的來意。
  由於還沒接到沈陽的消息,大同黨人只能暫時先把這十壹萬大軍安置在八裏鋪,讓其駐紮休息。
  十壹萬大軍惶恐之間,發現大同黨人們已經送來了酒肉糧食。
  “大家都是自己人,妳們能來投奔我們,那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看著真誠的大同黨人,看著送來的糧食酒肉,不少將士都感覺眼眶壹紅,鼻子發酸:大家在朝廷過的那是什麽日子?
  看看大同黨又是怎麽對待大家的。
  壹個最基本的態度就能說明壹切了。
  而沈陽城中,張好古也是收到了廣寧的消息。
  “朝廷苛待將士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嗎?”
  “本來我以為朱由檢再怎麽樣,也不至於對軍隊下刀子,沒成想,他竟然要自毀長城。”
  黃宗羲問道:“明公,李昭總兵和十壹萬將士正在八裏鋪等待著,我們要接納嗎?”
  張好古笑道:“為什麽不接納?”
  “李昭也好,那十壹萬將士也好,不都曾經是新軍,是大同黨的壹份子嗎?”
  “他們之前要去謀個好前程,咱們不攔著,畢竟孩子長大了要出去自己拼壹把,這沒什麽錯的。”
  “而如今孩子們要回家了,哪有做家長的,不讓孩子回家的道理?”
  “通知廣寧,讓李昭帶著將士們來沈陽。”
  黃宗羲說道:“好。”
  “慢著!”張好古又叫住了黃宗羲。
  看著黃宗羲有些不解的模樣,張好古笑道:“這有句俗語,下車餃子上車面,說的就是孩子到家了,要給孩子們吃頓好的。”
  “快馬通知廣寧,讓大家趕工餃子,等將士們從八裏鋪到了廣寧,壹定要讓將士們吃上熱乎的壹頓餃子。”
  “這壹頓餃子啊,可勝過百萬黃金啊。”
  黃宗羲連連點頭:“學生記住了。”
  在八裏鋪休息了幾日後,李昭接到了沈陽的信,看著信上的內容,李昭也是激動了:“告訴兄弟們,我們現在啊,有依靠了。”
  十壹萬大軍快速拔營,按照指令向沈陽進發。
  “兄弟們,速度再快壹點,我們要趕在天黑前抵達廣寧。咱們要用最快的速度抵達沈陽,張相爺可等著見大家呢。”
  將士們快速跋涉趕至廣寧時,天也已經黑下來了,但此時的廣寧城卻燈火通明,城外更是燃起大片篝火,歡迎著這十壹萬將士的到來。
  還沒到營寨呢,將士們就聞到了香味。
  “好香的味道,這是做什麽呢?”
  “好像是餃子,之前咱們在新軍的時候,不是逢年過節都有餃子嗎?”
  “是啊,這是餃子的香味,好像還是肉的!”
  “是肉啊,已經壹年多沒嘗過肉的味道了……”
  將士交流著,腳步也愈發快了。
  進了營寨,將士們第壹眼看到的就是壹口口的大鍋,鍋裏熱水翻滾,餃子正在上下滾動著,那香氣吸入鼻子,又進入腹腔,熟悉又陌生的溫暖讓將士們又是壹陣恍惚。
  “將士們,張相說了,大家都是新軍兄弟,是壹家人。”
  “張相說,孩子們出去謀發展,家長都是支持的,而孩子們如今要回家了,做家長的又哪有不讓孩子回家的道理?”
  “這不,張相給大家準備了熱乎乎的餃子,吃了餃子,大家好好休息,張相在沈陽等著大家呢。”
  聽著這話,將士們鼻子更酸了,壹個個領到了熱乎乎的餃子,越吃越鹹,眼淚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止不住的開始落下,滴落在碗裏。
  就是因為在外面受了委屈,知道了崇禎朝是什麽樣子,如今來到遼東,來到大同黨的治下,將士們感受的溫暖才越真切。
  是啊,這裏才是壹家人啊。
  李昭捧著壹碗餃子,沈默無言,他如今是愈發不知道該怎麽去見張好古了。
  “李兄,許久不見了。”熟悉的聲音傳來,李昭擡頭壹看,卻是曾經的同袍兄弟,張毅。
  “張兄……”李昭連忙起身,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張毅拍了拍李昭的肩膀,遞過去壹小壺酒:“不用說什麽,兄弟們心裏都清楚。”
  “當初妳們選擇留下,有妳們的苦衷,我們都知道。”
  “這兩年在朝廷那受了多少委屈,我們也明白。”
  “張相說了,不管孩子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這回到家裏,總不能再讓孩子受委屈了。放寬心,張相可是盼妳們盼得緊呢。”
  聽著張毅的話,李昭愈發無言,猛地將酒灌入喉嚨,辛辣的酒水直入五臟六腑,這樣兇猛的喝酒,李昭也是許久沒有過了。
  從廣寧至寧遠,再到錦州,盤山,海州,過鞍山,入遼陽,最後抵達沈陽。
  經過半月行軍,大軍終於是到了沈陽城外。
  而張好古也果然是親自在城外迎接。
  看著沈陽城下那熟悉的人,李昭徑直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張相!末將……”
  “不用說了,妳們過得苦,我知道,我都明白。”張好古扶起李昭,又看著那十壹萬大軍,其中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張好古都記得。
  挨個與這些人聊了聊,說了幾句後,張好古這才朗聲道:“將士們,到了這沈陽,大家就是到家了,我張好古代表大同社,歡迎大家回來啊。”
  十壹萬大軍重新投入大同社,大同黨人手裏又多了壹支精銳力量。
  而這個消息被朱由檢知道時,已經徹底無法挽回了。
  十壹萬大軍投靠張好古,大同黨手裏的兵馬瞬間增加了近壹半,遼東和朝廷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傾斜,更重要的是這個消息所帶來的惡劣影響。
  大軍投靠遼東,這不是說明朝廷不值得將士們去效忠嗎?
  更惡劣壹點,到底誰才是真龍天子?
  因此當這個消息被文武百官得知時,朝堂嘩然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