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天生聖賢
修仙從祖先顯靈開始 by 天地有缺
2024-3-3 18:48
這不就是關系戶作弊?
張堅嘴角撇撇,他最討厭這種關系戶了。
因為他本身根本不需要。
“不過這道符詔用來修行雷法倒也不錯!”
張堅目光微動。
此時這雷道符詔的全部訊息在他心頭浮現。
雷道符詔:天界雷部天君以雷道規則所凝聚,得之可免除壹部分修行雷劫(譬如化形劫,化龍劫,神道千年雷劫);可輔助修行雷法,由此符詔無需再借助符箓儀式溝通雷部諸神修行雷法;修行雷法之輩,填入自身名諱,可借此修得雷神法相。
它的第三種作用恐怕是最為關鍵的。
張堅也算是了解天地間許多秘聞,譬如他所修行的九霄乘風禦雷法,若是以風雷兩道法相為根基,要修成風伯元神,或者雷神元神,最後是要設科儀溝通冥冥之中的天地規則,最好界外天界有人,獲得天界認可。
若是可求取壹道符詔,那突破元神之時的劫數會減少許多。
若是無人,那就不好意思,將要面對天地規則的全力反噬。
“這東西若是讓洞神觀那些道人知道了,只怕要瘋……”
張堅心頭暗道。
他披上衣服從羅床上走下來,目光遠遠望著那燈火輝煌,在黑夜中仍然綻放著明光的觀天臺。
它像是壹座永遠散發著光輝,不會熄滅的道觀,哪怕是黑夜再幽深,也是壹直燈火輝煌。
洞神觀以洞神雷法為根基,諸般法門大都是修成各式各樣的雷神法相,而許多儀式都是瘋狂拍天界雷神馬屁,以此獲得雷神垂顧,降低修法的危險性。
可惜天界雷神馬屁不是那麽好拍。
拍馬屁的多了,若是不別出心裁,人家根本看不上。
故而也是壹符難求,若能得此壹道符詔,無外乎至寶,可比什麽寶貝都要珍貴。
張堅將這道符詔先行收入了雷神符深處,借此雷道符詔,他可以將這道雷神法相圓融,未來說不定能化作壹道元神術法。
……
半個月之後,渡口張堅壹襲青色程子衣,微風中張堅面容平靜。
前方卻見壹艘官船逐漸遠去,此時船上還有壹個年輕,豪邁的的聲音傳來。
張堅只是朝著船上的人影揮了揮手。
這壹次送走的是展雄。
展雄兩年前在殿試中,憑借著不俗的才情,被景武天子賜予二甲進士出身,同年又考取了文體院的館職,留在文體院擔任編纂。
張堅借機拉了他壹把,給了他壹個編纂《大乾全書》的機會!
這壹次展雄又搭上了晉升的順風車,順利官升壹級,謀得了壹個上等州郡的從五品官職。
二甲進士出身第壹次外放出京,便是某得壹個從五品官職,這等機緣在壹甲進士及第的文體院館職官員中也不多。
且這外放的從五品官職乃是最讓人羨慕州郡提學官。
外出是要主持壹方州郡鄉試。
雖然可能因為年紀,經驗,無法做到主考官的位置,但哪怕是占壹個副主考名額,那也是風光無限,受人尊重。
為此展雄對張堅感恩不盡。
目送著這位好友的離去,張堅目光平靜,他接下來也該為自己做壹些打算。
按照常理,他接下來也要做壹個選擇,是繼續留在鎬京,亦或者是借助著機會活動壹番,前往地方任壹方州郡主政官員。
以他現在的資歷,完全可以有資格外放成為封疆大吏,任壹方州郡的主政官員。
但轉瞬他按下了這個念頭。
他目前最看重並不是當壹個什麽樣的官,他接下來要走的是聖賢之路。
張堅希望自身在沖擊陰神第五劫輪回生死劫前,走完聖賢之路,成為聖賢。
這必然對他有所好處。
他七竅玲瓏心在踏足第二個階段仁骨丹心之後,始終進展緩慢,無法踏足七竅玲瓏心的第三個階段聖賢玲瓏心。
哪怕是博覽群書,不斷擴充自身在三教學識上的積累。
張堅知道,自己單憑閱讀,已經很難讓仁骨丹心圓滿,唯有另辟蹊徑。
至於如何成為聖賢,歷代先賢已經走出壹條完整的道路。
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
為大乾朝堂編纂大乾全書算不得立言。
立言是要將天地間的道理用自身的文字闡述出來,闡述大道玄妙。
張堅已經有了想法。
張堅回到文體院之後,便是有意識的接受諸多城中達官顯貴的邀約,同時開始借著機會將自身經子史集上的造詣顯露出來。
而這些城中達官貴族府邸中,通常是諸多士子喜歡雲集的地方。
當張堅自身所思所得講出來之後,便是立時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士子,這些年輕的士子熱心於科舉仕途,很快便被張堅在各類經典上的造詣所吸引。
而且隨著張堅有意講學的次數越多,吸引的學生越多。
哪怕是壹些飽讀詩書之輩,也被張堅那汪洋壹般的學識所吸引。
也不怪他們,實在是張堅在各行各類表現出來的造詣都像是個怪物,無論是哪種典籍,哪壹卷所出的典故都是信手捏來,並且能夠鞭辟入裏的解讀出壹些天地道理來。
這就好像三百六十行,我行行都會,無論是行兵打仗,亦或者戶部增收,上古禮儀,刑名賬簿都會,如何不讓人震動。
……
皇城,後宮之中,朝牧壹身紫色蟒袍,他身形高大,並不像是個宦官,反而龍行虎步,宛若王候。
身後諸多身著黑衣的宦官腳步輕盈的跟在身後,壹個個面容肅穆。
他腳步沈穩緩緩來到壹座宮闕之畔。
這是陳貴妃的毓秀宮。
陳貴妃是大乾後宮四妃之首,天姿國色,往日其實並不受寵。
但兩年前,卻是逐漸得到了景武天子的寵愛。
此時裏面可以聽到歌舞絲竹之聲,靡靡之音不絕於耳。
朝牧駐足,望著這壹幕,眸中輕嘆。
自從兩年前大將軍王遊平定靈武郡叛亂之後,景武天子的精氣神便宛若抵達了巔峰,不復之前的勤勉。
在以往,哪怕是最受寵的蘭德妃也無法讓景武天子連續幾日歌舞絲竹。
景武天子這些年好像有些疲倦。
勤勞的人壹旦開始放松,這是會上癮的。
雖然知道這個時候景武天子並不想見他,但朝牧還是讓毓秀宮前的宮女前去稟報。
毓秀宮內,景武天子此時身著玄黑色的常服,身前壹個個美麗,活波的少女穿著輕薄的紗衣在輕歌曼舞,岸邊另有數位樂坊的伶人正在撥動琵琶,琴弦。
壹個妖媚無比的宮裝女子跪坐在景武天子身後,玉容上帶著嬌媚的笑容,酥手輕輕為景武天子捏著太陽穴,景武天子面容之上帶著壹絲享受之色。
“佩芝,還是妳這裏讓人放松,朕已經很久沒有這麽舒適過了!”
聞言,那美麗嫵媚的宮裝麗人柔媚道。
“陛下,既然是這樣,那您就要經常來呀,妾身不怕辛苦,只要能夠讓陛下開心,妾身就願意這樣壹直陪著陛下!”
美人在側,輕言細語,曲意承迎,景武天子神色大好。
就在這時,卻見宮中女使匆匆前來稟報。
“陛下,朝總管在外面候見!”
“哦,大伴來了?”
聞言,景武天子精神壹震,當下連忙推開陳貴妃,也不理會陳貴妃的嬌呼聲,正襟危坐。
他這段時間算是被朝牧折騰怕了,這位朝總管最近找機會隔三差五勸戒他,景武天子有時候不想聽,但也沒有辦法。
朝牧不僅僅是伴著他長大的內廷總管,某種意義上還是皇室的長輩。
就算是他貴為天子,也要敬重三分,不能真的將朝牧當做壹個下人。
這壹點在登基繼位的第壹天,就有人告訴了他。
而此時宮外,朝牧緩緩踏著步子邁步進入毓秀宮之內,他只是看了壹眼旁邊狼狽離去的眾多伶人,並未曾再繼續勸戒景武天子。
景武天子之前壹直太過於自律,有壹段時間的疲勞期,也是很正常。
他當下便將黑衣衛最近探查得到的消息壹壹道出來,最終做壹個總結匯報。
“陛下,張學士恐怕要走上聖賢之路了!”
禦座之上,景武天子原本還擔心朝牧說教,此時聞言眸子不禁壹亮。
“哦,大伴,這可是個好事!”
景武天子難得來了精神。
他眼底泛著笑容,興奮的說道。
“若是大乾出了壹尊聖賢,朕看那些叨叨不休的老臣還有何話說,這自古以只有文教之頂盛,才能出壹位聖賢!”
他忍不住從坐位上站了起來,身上還有些搖晃不穩,壹膠淡淡酒氣迎面而來!
其實景武天子還有話說,有壹位聖賢出世,他接下來就可以不用那麽辛苦的維持大乾的局面。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
朝牧皺著眉頭,感覺自己這壹次是白跑了壹趟,眼前的景武天子好像有點過於興奮。
景武天子笑道:“自然是全力支持張先生!”
“他要講學,朕就給他創造機會,讓他名滿天下!”
聞言,朝牧淡淡道。
“陛下,此事恐怕不可行,陛下應該看過宮門之內那壹冊玉聖別傳,若是有朝壹日張先生擁有了玉聖壹般的影響力,陛下可曾想過陛下如何自處,朝廷如何自處!”
聞言,景武天子心頭的幾分醉意此時緩緩消散,他皺起了眉頭,瞳孔微微緊縮。
他眸光望向朝牧。
“朝大伴,朕記得那壹冊玉聖別傳應該還在宮中?”
他口中的玉聖別傳並非是聖賢筆記,而是玉聖身邊的壹位親近之人所口傳的別傳,如今被收錄在大乾禦用藏書房內,算得上是孤本。
朝牧點點頭道:“在禦書房的閣樓內!”
景武天子目光平靜道:“將他送給張先生!”
聞言,朝牧神情微微壹動,旋即點點頭,這不失為壹個好主意。
……
“這是敲打,亦或者是善意的提醒?”
城南,小轎之內張堅此時握著壹本古書,神情之間有些微妙,他倒是沒有想到,他只是開始講學立言,就讓朝廷上下如此緊張。
張堅此時望著手中重新校的壹本古籍。
這本古籍喚作玉聖別傳,張堅目光望去此時也有些波瀾。
……
妳從小聰慧,三歲能讀書,六歲便能單獨背出六經,九歲那年妳早早立下大願,妳不要成為狀元,妳要成為聖賢。
或許妳就是天生的聖賢。
幼時的妳便是對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妳其實喜歡琴棋書畫勝過那些厚重,繁雜的六經。
年輕的妳曾經也對那些科舉文章不屑壹顧,妳向往山間的遊俠兒,提三尺青鋒寶劍,試圖蕩平天下不平之事。
但年輕的妳低估了世俗的力量,妳第壹次受到了打擊,因為救人,殺人,妳第壹次嘗到了牢獄之苦。
老爺為了救妳,散盡大半家財。
那壹夜妳似是終有所感悟,開始收斂心思,不再四處遊離。
但妳仍然對科舉仕途充滿了抵抗。
直到那壹日夫人病逝,妳壹夜之間好像成長了起來,開始潛心苦讀,十年寒窗妳幾起幾落,並沒有能如願高中進士,直到少夫人入門之後,妳終於殿試奪魁,高中狀元。
但年輕的妳始終是鋒芒畢露,雖然奪魁,卻不滿朝中佞臣當道,妳開始寫文章,上奏折抨擊時政。
同時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講給國子監的學生們聽,這樣下去妳可能會成為壹代大儒。
但因此妳也觸怒了權臣,妳被打了數十板子,第二次下獄。
這壹次妳幾乎丟掉了性命。
老爺散盡家財,遍尋故舊,半年之後才將妳撈了出來。
但妳被貶偏遠之地。
妳沒有懼怕。
這裏的生靈宛若是原始社會壹般,妳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這片蠻土,教化生靈,看著他們壹點點變化。
妳始終不忘初心,開壇講學,教化民眾。
妳同時開始沈思,何為聖賢,妳想了好久,直到有人從妳身邊走過。
那天,妳悟出了自己的學術,何必去想其他聖賢怎麽做,妳走出路口踏足人間,本心所向,便是聖人之行,若有人罵妳,毀謗妳,妳毫不在意。
也不管別人怎麽說,妳開始興辦私塾,親自講學,妳名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