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網遊小說

第壹章 征辟雨後乍晴,霞滿西天。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著幾個人,似乎在欣賞夕陽。其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十二章 金帳

晉末長劍 by 孤獨麥客

2025-1-8 21:03

  這場雨下得邵勛很是糾結。
  壹方面可以極大抵消對方的騎兵優勢,另壹方面麽,其實夏麥還沒完全收獲完畢,即便收完了,還要晾曬,對今年的糧食生產有影響。
  另外,他有心理陰影了。
  前年雨很大,去年則是“暴水”,今年即便趕不上去年,但搞不好也有大雨。
  老天爺以前欠了並州無數場雨,現在短時間內壹股腦還給妳了,感動不感動?
  邵勛所率大軍抵達晉陽時,劉閏中已自上黨帶了三千騎抵達多日,並與鮮卑人交手數次。
  呃,戰果壹般般,己方傷亡甚至還比對方大。到最後,不得不依托城池作戰,且以遮護糧道為主。
  但效果也是有的。
  見到上黨羯騎增援而至後,鮮卑人不敢在汾水附近肆無忌憚的放牧牲畜了。
  他們將野地裏剩余的最後壹批糧食收走,把河岸邊長得最好、最茂盛的牧草割草,然後將十多萬頭養得膘肥體壯的牲畜北撤,退到了更北面的陽曲三縣。
  邵勛將大軍分成三部。
  壹部黃頭軍三千人據守羊腸倉,位於晉陽西北數十裏外,不令鮮卑人西進,同時抽調駐守樓煩的黃頭軍壹部二千人東行,在羊腸倉下的河谷中紮營。
  壹部黃頭軍二千人據守晉陽以西的藍谷,既是防備鮮卑人潛入此地繞道晉陽後方,同時也有點震懾山裏的雜胡部落的意味,因為藍谷是進出晉陽以西丘陵牧場的壹個豁口。
  隨軍而來的諸部輕騎渡過汾水,至東岸屯駐。
  主力步騎萬余人開進晉陽城。
  說起來,雙方其實隔得不近……
  “城中還有多少糧草?”甫壹進城,邵勛便問道。
  太原太守邵光、萬勝軍副督、大將軍外兵掾劉靈侍立左右,邵光最先開口:“快沒了,還余糧豆二萬斛。”
  這點糧食,也就夠晉陽幾千守軍吃兩個月的。
  至於老百姓,城內其實沒多少,他們的存糧甚至不如軍中充裕。
  真要被圍上幾個月,這些老百姓本身和他們家的存糧,都會壹股腦下鍋。
  “岢嵐被禍害得不輕。”邵勛沈默片刻,說道:“野地裏的夏麥損失大半,牛羊亦被劫掠不少。糧草籌措最是不易,今利速戰,不利久持。”
  此番北上巡視,攜帶的糧草不過兩月有余,這就耗去存糧大半。
  鎮撫邊地部落時,收了雜畜三萬,後來又讓劉氏殺了壹部分牲畜,而今還有些肉脯,但也撐不了太久,至多壹兩個月。
  或曰河南、河北夏麥收獲了,但轉運到前線需要時間,最快都七月中了,搞不好要七月底、八月初。再者,去年河北大水,虧空得壹塌糊塗,今年不可過分壓榨——即便壓榨,也得等到九月雜糧收獲時節。
  邵勛幾乎都在打敵人牛羊的主意了。
  “這雨下得,利弊參半。”邵勛又看向外頭的連綿細雨,臉色陰晴不定。
  院子內有很多舉著雨傘、披著蓑衣的幕僚們走來走去,在親兵的協助下,將各種辦公用品、生活用品卸下。
  軍謀掾張賓、主簿袁能、記室督陽裕、參軍裴湛、督護糜直、從事中郎韋輔等以及諸位舍人、小使,林林總總上百人,都住進了太守府內——邵光則搬到了晉陽自宅內辦公。
  “晉陽諸豪族如何?”親軍督黃正走了進來,給眾人奉上茶水、點心,邵勛招呼二人壹起坐下,問道。
  “有兩家不幸。”邵光說道:“陽曲郭氏無備,為鮮卑所迫,只余子弟數十人奔出,往投鄔縣郭敬。”
  “什麽不備?舍不得地裏的糧食罷了。”劉靈撇了撇嘴,道:“都聽到鮮卑騎兵過石嶺的消息了,還心存僥幸,將部曲莊客都派了出去,搶割麥子,結果讓鮮卑人沖了個正著,莊園也沒了,幾千男女淪為俘虜,不知被押哪去了。”
  “哦?可是郭榮鄉裏?”邵勛問道。
  “正是。”邵光嘆息道:“陽曲太靠北了,郭家又善財難舍,以至於此。”
  “還有哪家?”
  “太原劉氏被滅族了。”邵光道:“劉家人少力孤,但又不像孫氏、令狐氏這麽敗落,猶豫不決,為鮮卑所破。”
  令狐氏被劉琨殺了個七零八落,如今只剩大貓小貓兩三只。
  孫氏被劉曜重創過,也很慘,前陣子與上黨劉氏聯姻,稍稍緩過壹口氣。
  “孫氏、令狐氏怎麽了?”邵勛又問道。
  “都躲到晉陽來了。”邵光回道:“我將其僮仆收入軍中,協助守城,事罷後再發還。”
  邵光這個太守也挺難當的,核心原因便是太原無人,連豪族都沒多少人丁,更窮得叮當響,給大戶派捐組建郡兵都困難重重。
  “太原這個樣子是不成的。”邵勛皺眉道:“若荒無人煙,日後怎麽北伐代國?從河南轉運糧草、征發役徒,委實代價太大。”
  “大王,若逐退鮮卑,或可遷移人丁,開墾荒地。”邵光建議道:“太原、新興二郡的地不差,十余年前石勒便在新興耕戰,收成不錯,若遷民實郡,便可大展宏圖了。”
  “此事容後再議。”邵勛擺了擺手,說道:“眼下戰事要緊,先把鮮卑人逐出太原再說。”
  ******
  西陘山,也稱句註山、雁門山、陘嶺。
  山上有大小孔道多條,各有堡寨,組合在壹起便是雁門關(句註塞)防禦體系。
  說實話,雁門關沒有太行陘道好防,不是說山不夠險要,而是孔道竟有十余條之多,讓人咋舌。
  有的孔道可通車駕,於是在此築關城。????有的走不了馬車,只能過人,那就搞壹個成本較小的土城。
  還有的孔道比獸道、樵夫道大不了多少,過人都有點費勁,那就不守了,只派人監視。或者在道路中途尋壹個有水源且地形稍微寬敞壹點的地方,搞個簡易堡寨,派少許人馬守備。
  雁門關,不止是壹座關城,而是壹整個防禦體系的統稱。
  鮮卑人接手雁門後,搞的是抓大放小,把兩條最寬闊的陘道管了起來。
  其壹曰“雁門關”,其二曰“西陘關”,兩關城相隔不遠,東西並列。
  至於其他山間孔道,則不管了。
  反正山間有依附於他們的部落放牧,有事時征發人丁,伐木設柵即可。
  甚至於,讓人偷越過來也無所謂。
  我們是什麽人?索頭啊!
  在平原上用鮮卑鐵騎沖垮偷渡至陘北的敵人不就是了?
  這種想法,這種思路,這種對於騎兵戰鬥力的極端自信,是長期實戰培養出來的。
  到處都是被騎兵壹沖就垮的步兵,我想謙虛點也不行啊。
  甚至不獨拓跋鮮卑如此,其他鮮卑也大差不離,因為他們的戰鬥力實在太強勁了,直到中原步兵發展起來,被狠狠教做人幾次後,才會有所反思。
  雁門陘以南二十裏,有漢廣武故城,乃高祖關押婁敬處,鮮卑金帳就設於該地。
  雁門陘以北則有陰館故城,又名下館城。
  西陘山本身還是滹沱、桑幹二河的分水嶺,關南是滹沱河與忻州盆地,關北是(lěi)水(桑幹河上遊)與大同盆地,前者是漢地,後者胡漢雜處。
  全有西陘山兩側,對拓跋鮮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這是他們南侵中原的前出基地。
  拓跋郁律還沒來這邊好好看過,今次將金帳設在這裏,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不過,今天帳內氣氛有些凝重。
  雨水滴滴答答,如同尿不盡壹般,讓人煩躁無比。
  服侍的牧奴、婢女、侍衛們戰戰兢兢,做事時都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免得遭遇橫禍。
  “紇那沖得太深了,被人截斷後路,怕是難以救援。”
  “早就說了不要打。巡視就巡視好了,南下作甚?”
  “對。說起來,我等與中原關系不差吧?屢次助守晉陽,大破匈奴,若派使者往來,好言好語,未必不能與鄰為善啊。”
  “荒唐!關東壹統,便已是大敵,妳不找他,他也會來找妳。”
  “當年曹孟德來找過麽?沒有。還撤走了邊民,將許多許多土地讓了出來,邵勛不又是壹個曹孟德麽?”
  能容納數百人的金帳內吵吵嚷嚷。
  新舊兩派之人爭鋒相對,意見不壹,幾乎要把金帳吵翻天。
  內部撕裂,對拓跋代來說真的太要命了。
  “噤聲。”帳內傳出了拓跋郁律的嗓音,只聽他說道:“先遣使去壹趟晉陽,就說孤索要新興郡。邵勛若願,便可罷兵。”
  他沒有提拓跋紇那,很快就引起了別人的不滿:“大王,邵勛沒吃過大虧,心氣高,未必願意割讓新興五縣。若他擒獲了紇那,斬其首誓師,大舉北上,而今大雨連綿,馬跑不起來,弓弦也綿軟無力,怎麽打?”
  “把紇那送回來,言和罷兵算了。”
  “本就不該南下。”
  這些顯然是新黨之人說的話了,同樣讓舊黨火冒三丈。
  “呸!”有人直接罵道:“新興已在手中,為什麽送還?”
  “那些送糧草至軍中的塢堡帥、莊園主們,就那麽留給邵賊了?邵賊萬壹將他們盡數誅殺,以後還有誰敢投代王?”
  “打壹仗算了,我想看看他們的斤兩。”
  吵鬧永遠是沒有盡頭的。
  妳也別指望改變他們的思想,或許只有肉體消滅壹途。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有問題的人。
  也不需要全殺,殺壹些領頭的,剩下的也就翻騰不起多大的浪了。
  新派、舊派交替上位,已經是拓跋代國的壹景。
  “傳令下去,固守石嶺關。”拓跋郁律的聲音再度響起:“明日拔營啟程,南下原平。”
  原平是雁門郡最南邊的壹個縣。
  縣南有山,滹沱河自山谷南流,忻川自西向東來匯,兩山夾固,極為險要,俗謂“忻口”——曹魏地理誌《魏土地記》言“漢高祖出於城之圍,還軍至此,六軍忻(同‘欣’)然”,故得名。
  雁門、新興二郡以此為界,好地方。
  (本章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